成立3年以来,联合会面向社区、学校和特定人群开展科普志愿专业服务,取得明显成效。
一是加强内部建设。制定了以章程为基础的财务、志愿者管理、服务规范和会议、社会服务等内部制度。针对项目通过QQ群、集中、一对一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;建立了18个专业团队,建立了多个QQ群、微信群,开通了“泰安科普志愿者”微信公众号,形成了覆盖广泛的服务与联系网络。有专职人员3名,项目组11个,注册志愿者65人,经常参与活动的志愿者460人。
二是精心进行项目设计。深入社区、企业、学校,到兄弟单位学习借鉴成功经验,结合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特点,策划、设计了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的《快乐科普行》、以基层群众为服务对象的《红苹果》和以环境保护科普为主要内容的《绿色家园》的3个计划,每个计划中包含了若干个公益项目,确立了志愿服务方向,并不断调整、丰富。
三是稳步推进项目落实。围绕实施3个计划,先后开展了面向社会服务的“厨余垃圾再利用推广”和面向少年儿童服务的“体验科学—少年儿童科技知识普及”、“春风风人—公众科学传播”、“假日科普—少年儿童夏令营冬令营”、“童心同欣—关爱留守儿童”、“女童保护”、“生命之水”水环境保护课堂等项目,形成了自己的品牌。共组织服务活动142场(次),直接服务人数33500人;建立助学点7个、服务基地17个,一对一助学67人,为社会奉献资金和物质12万多元,实现了158名留守儿童的微愿望;培训志愿者75人次,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万多小时;带动参与志愿服务的企业6个、医院4个、学校7个。
四是构建科普志愿服务体系。积极创新形式与机制,先后在学校、幼儿园建立了10个“科普志愿者活动基地”,在社区、工地等建立了7个“科普志愿者服务基地”。这些“基地”, 根据志愿者的专长、意向、区域、时间进行分类,使志愿者就近与“项目组”建立联系;这些项目,根据社会需求为群众提供定向服务,使工作更贴近群众和实际,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,实现了一个基地一个团队、一个团队一个特色,在“基地”这个平台上开展活动,通过“基地”这个平台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考核、评先树优,从而推进了科普志愿服务常态化,构建起了“基地—项目—团队”为一体的科普志愿服务体系。